一、大赛目的

通用人形机器人的发展是当前人工智能产业的核爆点和新风口,当前我国人形机器人的发展仍面临众多难题,比如关键技术仍存在技术难点,量产和大规模商用尚未实现、国际竞争激烈等。上海市作为长三角机器人产业链的核心区域,已逐步形成了以智能装备、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为代表的产业集群。奉贤区作为上海市先进制造业的重要承载区之一,在智能制造和高端装备领域具有深厚的产业基础,并制定了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

为进一步促进人形机器人产业的技术突破和市场应用,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奉贤区科学技术委员会联合奉贤区西渡街道办事处,利用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研发、制造、战略咨询、人才培养、市场推广以及产业孵化资源,举办初赛、决赛、项目对接以及相关展会等系列活动。通过专业赛的举办,吸引国内人形机器人领域的企业、科研院所及高校的项目集聚长三角,加速推进人形机器人的关键技术攻关,助力我国机器人产业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提升。

二、大赛主题

潮涌浦江·智汇奉贤

三、组织机构

(一)主办单位

工业和信息化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

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政府

(二)承办单位

工信部火炬中心长三角中心

上海市奉贤区科学技术委员会

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政府西渡街道办事处

(三)支持单位

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

(四)协办单位

奉贤区总商会

接力科创

四、赛程安排

()项目征集及报名:2025年8-9月

参赛者统一线上报名,并提交完整报名材料,通过线上平台提交初赛材料,预计整体报名项目不少于150个。

(二)资格审查及初赛:2025年8-9月

按照本方案确定的参赛要求、赛道方向,对报名参赛项目进行资质和符合性审查确认,对符合参赛要求且提交报名材料完整的参赛项目获得参赛资格,通过资格审查的项目进入复赛评审。通过审查的参赛项目,由评审专家采用线上书面材料评审方式遴选出复赛晋级项目。

(三)复赛:2025年10月11日(拟)

通过审查的参赛项目,采用项目线上路演+评审专家线上评审的方式遴选出复赛晋级项目,遴选出初创组及成长组分两组合计不少于30个晋级总决赛。(是否线上路演视项目报名情况而定)

(四)决赛:2025年10月18日(拟)

本轮决赛采用线下路演的方式,初创组及成长组分两组(青少年组待确认)。项目逐一竞讲核心内容、展示项目亮点。决赛特别邀请相关政府部门领导,主办单位领导、大赛组委会成员以及技术专家组成评委会,评委会进行现场评审,遴选出决赛优胜的项目,确定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并举行颁奖仪式。

五、参赛要求

(一)赛题方向

赛事聚焦具身智能全产业链,核心包含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各环节从感知、决策、控制等先进创新方案,重点围绕以下赛题方向:

智能感知与多维交互:AI视觉技术、3D传感技术、激光雷达、力传感器、多模态融合感知芯片、电子皮肤等创新感知方案。

智能决策与脑机协同:大语言模型、仿真训练、合成数据、AI芯片、算力等机器人大脑及配套技术。

核心部件与运动控制:电机、新型减速器、抗干扰伺服驱动器、控制器硬件系统、移动底盘、灵巧手、关节执行器零部件等创新上游硬件方案。

能源系统与新型材料:高能量密度电池、无线充电模块、轻量化碳纤维结构、仿生肌肉材料等。

本体制造与系统集成:机器人本体制造(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工业自动化系统集成。

系统安全与场景落地:人机安全防护系统,工业、医疗、家庭等垂直场景机器人解决方案。

(二)参赛组别

1.初创组

展示出独特的人形机器人设计理念,包括但不限于外观设计、功能实现等方面,能够在人机交互、智能化服务等领域提供新的思路。鼓励符合“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项目团队、独立创新创业团队或个人参赛。

2.成长组

以技术成熟度及持续创新能力为导向,鼓励在较高技术水平及成熟度的基础上,展现创新能力及对未来发展方向有较为清晰认知的企业参赛。

(三)参赛主体要求

1.初创组

展示出独特的人形机器人设计理念,包括但不限于外观设计、功能实现等方面,能够在人机交互、智能化服务等领域提供新的思路。鼓励符合“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项目团队、独立创新创业团队或个人参赛。

2.成长组

以技术成熟度及持续创新能力为导向,鼓励在较高技术水平及成熟度的基础上,展现创新能力及对未来发展方向有较为清晰认知的企业参赛。

(四)参赛资质要求

1.参赛项目具有创新能力和高成长潜力,面向具身智能领域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研发制造、服务等业务,拥有知识产权且无产权纠纷。

2.参赛内容聚焦细分领域前沿技术突破和创新应用实践,鼓励符合“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具有较高技术成熟度和高成长潜力的创新创业项目参赛。

3.企业经营规范、社会信誉良好、无不良记录、且为非上市企业。

4.本专业赛按照初创组和成长组进行比赛,工商注册日期在2024年1月1日(含)之后的企业,或个人、国内外高校院所创新团队参加初创组比赛,工商注册日期在2024年1月1日之前的企业参加成长组比赛。(具体工商注册日期亦可根据第十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总体方案要求进行调整)

六、奖励设置

交通补贴:外省市项目,最高1500元,实报实销;海外项目最高6000元,实报实销;

奖项设置:奖项分成长组与初创组,每个组别包含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分别给予3万元、2万元、1万元现金奖励;如获奖项目,项目落地,将额外奖励30万。

七、配套服务

1.落地支持。

采用专项政策、一事一议等方式给予组合支持。提供落地孵化、创业辅导、投融资对接等扶持措施,并将对落地项目开展持续跟踪支持,并获得大赛相关链主企业数据支持、场景合作、技术合作等机会。

2.场地支持。

奉贤区正大力发展人形机器人产业,将建设相关产业园与孵化器,通过大赛协助落户项目匹配产业化场地等资源,助力项目扩大应用场景并高效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3.金融支持。

奉贤区成立奉投基金,专注于区内创新项目的投融资,承办机构将协助对接产业高端战略机构、创业投资机构、商业银行等创新资源,建立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推动开展系统的深度孵化服务。对落户项目给予科技金融贷款贴息支持、贴保支持、天使投资支持等补贴。

4.人才服务。

提供优先人才落户、人才租房补贴等支持,联合相关高校为参赛企业举办创新创业优秀人才招聘,推荐参赛企业参加国家高新区科研助理岗招聘活动。

5.对于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扶持资金最高达500万元;对于整机或零部件实现规模化应用的,最高给予5000万元奖励。